1000部拍拍拍试看

第三辑:古迹落星石在正仪老街宅西村汤家桥南宅西江。《正仪镇志》《落星石》条,东晋中陨星落于此,旋化石,没于水,水涸始露。石白而微青,直径一弓余,村人欲穷其状,掘深数尺,不见其底。据说此石至今埋在民宅后 爱草人视频网址

【文化巴城】《巴城文化通览》·古迹Ι

第三辑:古迹

落星石

在正仪老街宅西村汤家桥南宅西江。文化文化《正仪镇志》《落星石》条,巴城巴城东晋中陨星落于此,通览爱草人视频网址旋化石,古迹没于水,文化文化水涸始露。巴城巴城石白而微青,通览直径一弓余,古迹村人欲穷其状,文化文化掘深数尺,巴城巴城不见其底。通览据说此石至今埋在民宅后院临水处。古迹

民间传说更生动,文化文化说是巴城巴城爱草人视频网址夜陨星从北斗的勺中飞出,划过夜空,通览满天光亮,落入汤家桥南面江中,江水为之沸腾。平静后,江水出奇的蓝,岀奇的清。于是,古正仪人把这宅西江叫星溪。从此,星溪成了正仪的代名词。

△正仪老街(现)

巴王墓

相传上有巴王庙,在巴城湖东南,青石作柱,气势恢弘,有古柏雄峙巴城湖口,参天如虬龙。旁有“养心坛”,为“巴溪八景”之一。

断碑诗

△崇宁寺

《巴溪志》崇宁寺《断碑诗》:“昔年从此去,今日从此归。野僧迎我上,江絮向人飞。双河公事了,三月赏心违。我知风日好,病母在深闺。”作者佚名,似有印章“棠陵”两字,亦漫难辨。作者也许是失意的游子,因为在双河惹了官司,当初是经过崇宁寺走的,如今官司结束,又经过这地方,这儿风景虽好,可是母亲病了,不得不急着回去。诗写得情感真挚,依恋之情溢于言表。作诗日期是(明)“正德七年三月十八日” (1512),以此推算,崇宁寺早在500年前,已经是旅游胜地了。

斗姆阁

又名斗姥阁,在崇宁寺西侧,道光九年(1829)建,曾做过藏书楼。光绪四年(1878)在阁内创养心坛,设慈善机构,后办乐善保婴局,负责慈善事业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镇绅徐梦鹰、许钟霖、黄公槐等利用斗姆阁、养心坛、火神殿房舍办巴城公学, 成为巴城第一所小学,巴城名流徐祖正、徐祖诒和后来成为电子专家的赵留球皆出其门。

笠浦风帆

△傀儡湖(现)

笠浦即笠帽湖,又叫傀儡湖,隔着绰墩山与阳澄湖相望,称姐妹湖。于笠帽湖扬帆放舟,山光云岚,美不胜收,成为“巴溪八景”之一。1984年11月初,上海著名杂文家冯英子正仪访友,坐船畅游阳澄湖和傀儡湖,披襟挡风,激情满怀,回沪后在同年11 月21日《新民晚报》刊了一篇《姐妹湖上》,从此有了 “姐妹湖”名称。

芙蓉塘

娄江从苏州娄门向东到界溪的一段。相传元代诗人杨维桢寓居苏州,时顾阿瑛在界溪筑玉山草堂,仰慕人才,邀其游。杨维桢有洁癖,并酷爱白莲,顾阿瑛从界溪至娄门的娄江两岸遍植白莲相迎,传为文人相惜的雅事,这段江后来被称作芙蓉塘。

依绿园

在高墟山。南宋建炎初,苏湖巡抚盛德肆把高墟山占为己有,筑“依绿园”,列池台竹石为一时之胜,至明代中期,“依绿园”归正仪魏希明所有,增添了不少精巧楼阁,顺着山根筑一道石柱篱笆。魏希明是大儒魏校之后,散文家归有光的妻兄,结交的都是吴中名流,经常在园内酬唱宴饮。宣统《信义志稿》有明代苏州才子祝允明(枝山)“高墟山”赋。清张潜之《依绿园》诗:“山旁谁是名园主,认取黄泥一坯土。东风吹落前溪水,茅屋几家修竹里。七百年来野草荒,菟葵燕麦两茫茫。溪头不少青青竹,时有村翁来饮犊。”

经过数百年沧海桑田,“依绿园”早已湮灭,到解放初期仅存石柱篱笆可寻,1983年曾出土文徵明手书魏壁墓志铭两块。

来源:《巴城文化通览》

编辑:曹静

审核:吴叶  吴旻

访客,请您发表评论:

网站分类
热门文章
友情链接

© 2023. sitemap